“358%,这是2016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宣布达成的对外跨境并购总额较去年一季度总额的增速,839亿美元的总额创中国单季度对外跨境并购额纪录。”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下称贝克·麦坚时)在4月19日发布的季度跨境并购指数中给出了这样两个数字。
近期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受到高度关注,各方担忧其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潜在压力,亦有人提出中国正在“买断”全球的说法。
商务部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4月1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解释称,商务部的统计数字为已通过相关国家监管部门审批、真正完成的交易;市场机构给出的数字“要么是所报道的大部分项目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要么还需要通过国内相关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离项目最后能否交割还有很大距离”。
贝克·麦坚时发布的统计是所有已宣布的交易,包括仍待各国监管部门审批的交易。尽管通过审批确实还存在不小的变数,但是同一口径下交易数量和金额的同比快速增长仍然令人吃惊。
该指数统计的2015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对外跨境并购总额为183亿美元,共59笔交易;2016年一季度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约350%和50%,至938亿美元和89笔交易。
金融数据公司Dealogic早前公布的数据与贝克·麦坚时该指数的数据大体一致。前者统计显示,2016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达922亿美元,比第二名加拿大的624亿美元多47.8%,几乎是第三名美国的2倍。
多个市场机构统计均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的逾80%。
而中企跨境并购情况的火热也与海外企业的情况形成一定对比。贝克·麦坚时的报告称,一季度,中国对外跨境交易缓解了全球跨境交易的萎缩。一季度全球跨境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14%,而交易数量下降10%。
贝克·麦坚时亚太并购部负责人弗莱明(DavidFleming)对财新记者表示,近来大规模中企海外并购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中国企业希望快速获取海外企业的优质人才、技术、资产,以及难在短时间内塑造的品牌。
一季度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国有企业中国化工集团以458亿美元收购瑞士农用化学品公司先正达的交易。贝克•麦坚时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张大年称,该交易旨在提升中国农业产量,以满足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的食品消费增长需求。
不过尽管达成的单笔交易多有各自独特的并购逻辑,多数也符合中国总体的转型发展方向,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努力则反映出一些宏观的、趋势性的因素。
除了资产全球分散化配置、寻求避险等考虑,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人民币在中短期内贬值的预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对财新记者表示,“我很坦率地讲,不好点名,有的企业去买一个酒店集团,别人算过这笔收购如果要盈利,未来20年(旗下酒店)每天都要是满客,且房租还要按某个比例上涨。恐怕是头脑过热了。日本人的教训别忘了。”
弗莱明表示,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以及其他宏观经济的因素总是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在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总体支持的立场下,中国对外并购活动会继续保持强劲。
(本文来源:财新网)